11月13日,在财经杂志社、金融智库主办的中国外贸信托财富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功表示,在当前全球关税争端和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呈现出“内稳外韧、量快质优”的强劲发展态势,而韧性来自于中国经济。内部良性循环与外部竞争优势的结合。

孙学功先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
孙学功表示,宏观政策、市场活力、技术创新形成的正反馈,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商人的创业精神共同构建了面对外部危机的强大韧性。
何波伊指出,今年的经济运行有两个突出的方面。首先,出口呈现强于预期的复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以及“三新产品”成为增长主要动力,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二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进步,科技创新和新生产力快速发展。国内大规模开源模式正在加速技术商业化。同时,绿色转型成就显着,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占据很大份额。
展望未来,孙学功表示,多重利好因素将进一步巩固增长动力。 “聚焦经济建设”的明确信号将释放增长潜力。新生产力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实力和潜力将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大内生动力。尽管挑战仍然存在,但预计通过适度的宏观经济支持和精准的产业调整,中国经济将在复杂的形势下继续稳中向好。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孙学功:今年,特朗普总统向全球发起关税攻击。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内稳外韧、快量高量”的运行特点。国内增长总体稳定,但表现出较强的外部韧性,不会受到关税影响。经济增长较快,发展质量显着提高。
从内部来看,也有积极的反应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活力、技术创新和进步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在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发挥了内部产业体系和强大产业链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创业的全部潜力中受益。我们共同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从近期情况看,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和物价目标已基本实现。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保持稳定。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没有受到通胀影响且保有充分保障的经济体之一。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今年经济运行有两个亮点。亮点一: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1-10月出口增速达到6.2%,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品牌等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子信息、视听设备等领域国际竞争力较强,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额12.7万亿元,增长9.6%,占出口总额的60.5%,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持续提高。 “三新”、电气化铁路机车等绿色产品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55%,风力发电出口也“加速”。
亮点二:科技科技创新和新的质量生产力驱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杭州“六小龙”企业已经证明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即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革命性进展,不仅促进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增长,也有效增强资本市场信心,促进市场活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步伐不断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和9.6%,分别快于全部工业增速3.5个和3.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5%。集成电路、特种电子材料、生物制药等增值产业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DeepSeek等大型国家开源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商业化。相比此前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闭源模式,开源模式显着加速了AI应用的部署。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软件都内置了AI助手模块,智能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绿色低碳转型也取得新进展。在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展受到全球关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几乎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尽管经济环境复杂,中国绿色转型持续取得积极成效。
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对明年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展望,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四中全会提出的规划建议发出了强烈信号,明确传达了稳增长的意图。此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发展新型生产力、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和举措的制定,将进一步坚定国内外对我国经济的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激发更强劲的内在动力。
新生产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年取得多项重要技术进步,带动相关投资快速增长。我的国家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0位。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容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对提高各行业的生产力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预计这将支持明年的增长。
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完善,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占比46.8%。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可达60%至70%,我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政策层面,明年应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支持力度。特别是美国降息后,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扩大,可以重点降息综合财务成本。
消费必须继续促进增长。投资方面,明年基本面总体良好。要践行“人投”与“物投”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民用微项目投入,促进城市更新。房地产市场需要加速采用新模式。反内卷政策要更加精准,区分一般产能和先进产能,加强市场制衡和兼并重组,构建合理的市场组织结构。
新浪财经初始账户
我们每天24小时播放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