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度以来,多家银行纷纷密集发布不良贷款处置公告。尽管百亿元资产包频频出现,但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也在悄然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不良资产回收难度大,转让成功不仅能促进银行稳健发展,还能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动力。
百亿资产捆绑频繁出现
从“减负”到价值挖掘
四季度以来,不少商业银行大举处置不良贷款,其中不乏大宗资产包。例如,渤海银行10月上市资产包近700亿元,广州农商银行上市资产包超过189亿元。
据渤海B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金额及其他适用条件,拟转让资产本金约为4,993.7万元,利息总额约为1,043.6万元,罚款利息总额约为933.4万元,预付法律费用总额约为1.26亿元,共计698.33万元。
在174笔应收账款中,有52笔账龄超过五年,几乎占总数的30%。与此前同行低价出售资产不同,渤海银行提出的初始最低对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约占拟转让资产及应收账款总额的30%左右。
对此,招商协会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分析,过去银行热衷于“去一些银行现在转向主动管理,从不良资产中提取价值。例如,一些银行设立了“专门资产部门”,负责主动管理不良资产。
董小苗表示,一些银行认识到“不良资产也是资产”,正在努力构建“全周期、主动环保”的不良资产价值管理体系。对于具有管理价值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政府将联合AMC等积极制定债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等综合方案,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本残存回收很困难。如果转账成功,可以提供现金收入。最重要的是就是减轻银行资产质量负担,减少资本占用,有效促进银行稳定可持续发展,支持实体经济。董希淼说道。
银行加速可疑资产出售
个人消费贷款占比提升
银行中心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约有90家银行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其中包括主要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项目类别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信用卡透支等。
其中,平安银行11月3日公布信用卡透支项目,本息总额余额超5700万元。同日,广发银行长沙分行公布个人经营贷款项目,本息总额超2.2亿元。 10月底,嘉兴银行公布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对象为5家企业,本息余额合计超过2.5亿元。 “不少银行加速参与不良资产转让,主要原因是为了优化资产结构、节省资金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卢飞盆认为,这一趋势将对银行自身经营产生积极影响,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压力减轻,让银行有更多空间聚焦优质客户和业务增长点。此外,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来看,不良资产转让不仅促进风险清算,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而且形成良性循环,为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市场参与者提供商机。尼斯。
今年以来,银行业加速处置可疑资产。国家金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36亿元。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比一季度末减少2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比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转移的不良贷款中,个人消费应收款大幅增加。
银都中心公布的“202”第五季度一季度商业坏账催收统计数据显示,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规模今年一季度个人商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68.2亿元、51.9亿元和50.1亿元,占比分别为72.4%、14%和13.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连续季度上升。
对此,陆飞鹏坦言,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领域不良资产化解压力仍然较大。
陆飞鹏认为,银行首先应加强不良资产的分类管理,通过细化分类,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适宜性和效率。其次,在提高处理效率方面,可以通过精简流程、引入专门机构等方式,加快非生产性资产的处理速度。此外,还可以创新资产证券化、可疑资产收益权转让等处理工具。考虑改善可疑资产的流动性。
新浪财经公众号
我们每天 24 小时播放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