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去年10月,又有两家内地金融科技公司几乎同时入选: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在香港买房,蚂蚁数码在香港设立海外总部,京通迅速获得保险经纪牌照进入市场,OASES(香港大型企业引进管理局)签约新的牵头合作伙伴。
还记得上一次金融科技浪潮席卷香港,是在2018年左右。当时港交所正在吸引新经济公司,“锣不够”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玩笑,而是港交所“拥抱新经济”的具体体现。当时,不少金融科技公司也在V股交易所“凸显”了香港价值观。
香港的金融科技市场也随着这些公司的进入而重新焕发活力。发放虚拟银行牌照,探索区块链n、云计算……就连时任香港联交所主席的李小加,在卸任后也创办了金融科技公司滴滴通。
前一阶段,香港试图通过掌控新经济、新金融公司来弥补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的缺失。现阶段,香港正利用大型互联网公司海外扩张和金融创新的趋势。
近年来,香港不仅在传统牌照资源方面向各大金融科技公司“敞开大门”,还全力支持Web3、加密货币等前沿金融科技创新。
政策落地的同时,资本热潮也在加速。上个月我们曾撰文称,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经历新一波IPO热潮。 (传送门:2025年,金融科技上市“复活”)
在最近启动的 2025 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卡柱表示,香港将帮助内地企业以香港为跳板,拓展海外业务。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加上金融创新的推动,都在千方百计地吸引资本。
气氛已经到了。优秀的金融科技公司,赶快加入我们吧!
1
10年前的支付大战中,香港市场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竞争的主要市场。
自2019年推出香港“虚拟银行”牌照(更名为“数字银行”)以来,香港金管局已连续三波发放了八张虚拟银行牌照。其股东包括多家内地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包括蚂蚁金服、腾讯、京东、小米、众安、平安、携程和Welab。
众所周知,香港本地市场并不是很大,面积只有11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50万左右。
瑟尔因此,这些香港的设计很难达到真正的规模。截至2024年底,上述8家银行成立五年来的总资产不足800亿港元,累计客户数仅数百万。
然而,2025年,市场将发生快速变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趋严,海外扩张日益成为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寻求市场增长的重要手段。
香港是全球资本自由流动中心,没有货币兑换管制,其普通法体系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香港本地市场“蛋糕”虽然不大,但可以触达全球各地的用户,服务他们的国内外金融需求。
其中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2024年,香港资产管理规模年度净流入为患病率增加80%以上。包括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内的多家机构预测,香港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瑞士,成为全球领先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香港保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保险初创企业的保费升至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4%。这不仅是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自2001年开始记录数据以来最高的季度数字,而且单个季度的规模几乎是2024年全年规模的一半。
这也是巨头再次加大投入的重要原因。购买房产、领取执照、招募军队都在争夺“门票”。
例如,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购买了72亿美元的房地产。本次投资前,公司已收购香港最大的香港券商亚赛证券。市场成交额为28.14亿港元(溢价17.6%)。
收购完成后,蚂蚁集团将一次性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号、2号、4号、5号、6号、9号交易牌照,并获得证券交易、期货咨询、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的交易资格。
京东也是如此。除了获得保险经纪(香港)有限公司的批准外,采购指引还指出,该公司将“负责香港证监会1号和9号牌照的运营和管理”。京东也必须积极争取相关牌照的申请和实施。
同时,香港也是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向海外拓展的“训练场”。
与内地相比,香港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巨头面临来自世界主要机构的直接竞争,必须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消费者需求。abits.与大陆上的不同。然而,他们仍然与大陆“祖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如果我们能够在香港完善我们的产品和完善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将能够进一步在其他海外市场推广我们的产品。
此外,在香港设立的“内地企业海外拓展专班”,支持内地企业向海外拓展业务,以香港为平台,整合资源“拓展海外”。更多的公司正在利用这个窗口期间的机会。
从OASES大公司榜单上榜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奇富科技、冰剑、乒乓集团、连连支付、快牛智能……虽然身处不同的细分市场,但都是全球化的“先锋”。
注:鑫财经根据OASES签署的非洲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合作伙伴名单整理而成公开信息。
目前,多家被选为重点合作伙伴的其他行业企业已集体在港交所上市,这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开辟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值得注意的是。 2
除了出海之外,稳定币的发展将成为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的又一重要“变量”。
随着美国天才法案(注:美国国家稳定币创新法案的指导和颁布,简称GENIUS法案)的通过,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在海外市场积极发展稳定币业务。
从PayPal推出自己的稳定币,到Visa和Mastercard将货币稳定币纳入其支付网络,直至第一个稳定币Circle登陆二级市场,新技术的影响是势不可挡的,并发挥了关键作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等领域。
内地的金融科技巨头不想也不能错过这个新时代,但目前的国内市场让他们很难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香港已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2024年7月,香港公布了首批参与“沙盒”的三家机构名单,京东旗下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选机构之一。
到2025年5月,《稳定货币法案》预计将在香港立法会三读获得通过,这意味着香港和中国将率先引入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机构的发牌制度。
随后,蚂蚁集团宣布在香港、新加坡和卢森堡发展稳定币业务。子公司蚂蚁数字、蚂蚁国际拟申请稳定币牌照是在香港。
此外,为完善香港虚拟资产服务生态系统,OASES与web3及虚拟资产相关的主要合作公司签署协议,提供税务优惠、签约等一系列支持。
例如,恒运科技是首批引入的主要公司中唯一的金融科技公司,它是一家虚拟资产交易系统提供商。
尽管稳定币法案已于8月1日正式生效,但香港金管局尚未发放稳定币发行牌照,监管机构频频呼吁为市场“降温”。他警告我注意风险。
但舞台已经搭好,序幕已经开始。
基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上公布的“金融科技2030”愿景。
为了使香港成为稳定、有弹性和面向未来的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推动现实世界资产(包括金融资产)的通证化将是其中之一香港将重点投资四个重点领域。
其中包括规范代币化政府债券的发行以及启动 Ensemble 项目试点计划以支持真实交易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巨头收购Beach以及香港的发展,更多的是与未来十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重塑有关,而不是单一地点的兴衰。
来源:新财经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立场或意见。 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思想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好友”。 “好友”输入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者。思想领袖提供金融领域的专家分析阿尔特产。
